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公布《锅炉压力容器事故报告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05:16:19  浏览:962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公布《锅炉压力容器事故报告办法》的通知

国家劳动总局


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公布《锅炉压力容器事故报告办法》的通知
国家劳动总局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六日


现将《锅炉压力容器事故报告办法》颁布实行,请各级劳动部门和有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原国家计委劳动局一九七五年公布试行的《蒸汽锅炉受压容器事故报告办法》即行废止。
附:《锅炉压力容器事故报告办法》及其附件一、二。

锅炉压力容器事故报告办法
为了加强锅炉和压力容器(包括气瓶,下同)的安全管理,及时了解事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研究事故发生规律,采取预防措施,保证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经济运行,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特制订本办法。
一、本办法适用于承压的锅炉和压力容器。使用这类设备的单位,发生事故时,应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
二、根据锅炉或压力容器的损坏程度,分为爆炸事故、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锅炉或压力容器在使用中或试压时发生破裂,使压力瞬时降至等于外界大气压力的事故,称为爆炸事故;上述设备由于受压部件严重损坏(如:变形、渗漏)、附件损坏或炉膛爆炸等,被迫停止运行,必须进
行修理的事故,称为重大事故;损坏程度不严重,不需要停止运行进行修理的事故,称为一般事故。
三、锅炉或压力容器发生爆炸事故,或因设备损坏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单位,应立即将事故概况用电报、电话或者其他快速方法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当地劳动部门和主管部门应该及时地、迅速地用电话或电报各自逐级上报,直至国家劳动总局和主管部、委、局。)
四、发生锅炉或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单位,应立即组织调查,当地劳动部门应派员参加调查。事故发生后,除防止事故扩大或抢救人员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外,一定要保护好现场,以备调查分析。调查时,应认真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根据调
查结果填写《锅炉压力容器事故报告书》(见附件一),并附上事故照片,报送当地劳动部门和主管部门。劳动部门应逐级上报国家劳动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
发生锅炉或压力容器重大事故的单位,应尽快地将事故情况、原因及改进措施书面报告当地劳动部门。当地劳动部门应逐级上报至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在每季度终了后的十五日内将该季度的爆炸事故和重大事故,填写《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重大事故
季报表》(见附件二),上报国家劳动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
设备发生一般事故时,由使用单位分析原因,采取改进措施,不需要统计上报。
五、为了统计填报事故原因,具体分类如下:
(1)设计制造方面:结构不合理,材质不符合要求,焊接质量不好,受压元件强度不够以及其他由于设计制造不良造成的事故;
(2)运行管理方面: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超过检验期限、没有进行定期检验,控作人员不懂技术,无水质处理设施或水质处理不好以及其他由于运行管理不善造成的事故;
(3)安全附件不全、不灵;
(4)安装、改造、检修质量不好以及其他方面引起的事故。
六、事故原因涉及到设计、制造、安装、修理等单位时,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及时转告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参加事故调查,吸取教训,改进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主要责任单位要承担责任。
七、对于那些情节恶劣,造成重大损失的事故责任者,劳动部门有权提请有关部门追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直至刑事责任。
八、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本地区、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
附件:一、《锅炉压力容器事故报告书》;
二、《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重
大事故季报表》

附件一:锅炉压力容器事故报告书
一、单位名称及主管部门;
二、设备概况:名称、型号、用途、基本参数(如压力、温度、介质等)、制造单位、制造年月、投入运行年月及事故前的设备状况;
三、发生事故的日期及事故类别;
四、人员伤亡情况及伤亡人简要情况(包括:死亡、重伤和轻伤人数,受过何种安全教育等);
五、发生事故后,设备及周围设施的破坏程度;
六、估计财产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七、事故经过及原因;
八、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执行措施的负责人,完成期限以及措施执行情况的检查人;
九、对事故的责任分析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十、参加调查的单位和人员。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填报日期:

附件二:
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重大事故季报表
__________省、市、自治区:
-----------------------------------------------------
|事故发|设备名称| |制 造|制 造|投入运|事故经过及 | 死伤人数 |经济损失 |
单 位| | |用途| | | | |--------|-----|备 注
|生时间|及型号 | |单 位|年 月|行年月|主 要 原 因 |死亡|重伤|轻伤|直接|间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表人: 填表日期:



1981年3月1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禁止购汇提前还贷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


关于禁止购汇提前还贷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深圳经济特区分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
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鉴于目前购汇提前还贷问题比较突出,现将外债管理有关政策重申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外汇局应加强对外债登记和还本付息的管理
1、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在为债务人办理外债登记时,应当认真审核债务人提供的借款合同,对借款期限在半年以下,应当要求债务人提供律师事务所确认借款及借款用途真实性的意见书。
外汇局为外商投资企业办理外债登记时,应当要求其提供投资合同、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报告,以及律师事务所对借款合同的法律意见书;要求其注册资本金按合同规定足额到位;对外借用中长期外债的累计金额不得超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对外借款利率
原则上不得高于国际金融市场同类借款的利率水平。对未达到上述要求的,外汇局可以拒绝为其办理外债登记。
2、债务人办理外债登记后未按合同规定提款的,外汇局核发的《外债登记证》自签发之日起3个月后自动失效。
3、债务人申请补办外债登记的,外汇局按照外汇管理有关法规对债务人未按照规定办理外债登记的行为进行处罚后,方可为其补办外债登记手续,并要求债务人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对借款资金的验资报告和律师事务所对借款合同的意见书。
4、外汇局应当严格控制提前偿还外债、外债转贷款和自营外汇贷款。凡借款合同无提前偿还条款的,不得提前还贷;借款合同有提前偿还条款的,经外汇局核准,可以自有外汇偿还。
禁止用人民币购汇提前偿还外债、外债转贷款和自营外汇贷款;禁止异地购汇还贷。
5、债务人向外汇局申请还本付息时,应当提供相关贷款专户开户银行的入帐通知。外汇局确认债务资金到位后,方可核发“还本付息核准件”。对用人民币购汇偿还外债、外债转贷款或者自营外汇贷款的,债务人应当提供所有外汇帐户的开户银行对帐单、外商投资企业登记证等材料
;对有自有外汇的,外汇局应当要求其先以自有外汇偿还。
6、外汇局应当加强对偿还境内中资金融机构外汇贷款的监管,对购汇偿还金额在100万美元(含100万美元)以上的,必须跟踪检查,对违反上述规定购汇提前还贷的行为,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7、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应当对1998年外债登记及偿还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重大情况及时上报。
二、各银行要严格控制人民币贷款投向,防止客户购汇提前还贷。
1、各银行向境内机构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只能用于生产性用途,不得用于购汇还贷。
2、各银行不得向境内中资机构发放以外资金融机构或者境外机构作为担保人的人民币贷款。
3、各银行应当根据相关法规、规章和本通知的规定,对1998年7月31日前为客户办理偿还外债、外债转贷款和自营外汇贷款的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报告于1998年9月20日前上报国家外汇管理局。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施行。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在收到本通知后,应尽快转发所辖分支行和分支局、所在地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和相关单位;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总行应尽快将本通知转发所属分支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反馈。



1998年8月20日

教育部关于公布《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年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公布《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年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


2002-04-05

教技函〔2002〕8号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年的评审工作业已结束。经学校严格遴选、推荐,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审核,2001年在新材料领域共评出41名年轻学者(名单附后)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入选者资助金额30万元,其中教育部资助金额20万元,学校配套10万元。学校匹配的经费要求在2002年先期落实,教育部将根据各校匹配经费的落实情况一次性下拨资助经费。
  二、凡已获得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资助和《百人计划》的入选者,教育部只给《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获得者称号,不再匹配经费。
  三、《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办法按原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试行办法和原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后续管理办法(教人[1995]90号)执行。
  希望学校对入选人员给予关心、支持,鼓励他们为科教兴国多做贡献。

2001年《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名单

(按工作单位拼音排序)

序号  姓名  专业  工作单位

1  侯延冰  凝聚态物理  北方交通大学

2  王福仁  凝聚态物理  北京大学

3  李勇  营养与食品卫生  北京大学

4  陈建峰  化学工程,纳米材料  北京化工大学

5  孙冬柏  材料科学,材料表面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

6  罗运军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7  宁桂玲  无机合成  大连理工大学

8  李言荣  电子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

9  刘常升  材料学  东北大学

10  刘益春  凝聚态物理  东北师范大学

11  周仕明  凝聚态物理  复旦大学

12  徐伟  物理电子学  复旦大学

13  蔡伟  材料物理与化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14  蓝闽波  应用化学  华东理工大学

15  李春忠  材料科学  华东理工大学

16  彭俊彪  高分子发光  华南理工大学

17  赵云弟  生物分析化学  华中科技大学

18  姜振华  高分子化学  吉林大学

19  薛德胜  凝聚态物理之磁学  兰州大学

20  吴兴龙  凝聚态物理  南京大学

21  潘 毅  有机化学  南京大学

22  孙 骞  信息  南开大学

23  段文辉  凝聚态物理与材料交叉领域  清华大学

24  邱勇  光电子材料  清华大学

25  路新春  摩擦学及薄膜材料研究  清华大学

26  侯万国  物理化学  山东大学

27  程先华  材料加工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

28  印杰  材料学  上海交通大学

29  张林  法医学  四川大学

30  冯小明  化学生物学  四川大学

31  程已雪  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  武汉大学

32  陈文  材料学  武汉理工大学

33  刘韩星  材料学  武汉理工大学

34  憨勇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35  成来飞  复合材料  西北工业大学

36  夏宁邵  医药卫生  厦门大学

37  陈红征  材料物理与化学  浙江大学

38  钱国栋  材料学  浙江大学

39  周科朝  工程材料  中南大学

40  覃文庆  生物材料  中南大学

41  邓少芝  凝聚态物理  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