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6 12:57:08  浏览:98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试行)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试行)的通知
闽政办[2006]143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规范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工作,加大对重大火灾隐患的督促整改力度,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福建省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六月三十日


福建省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制度(试行)

  第一条 为加大对重大火灾隐患的督促整改力度,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具有下列情形且情况严重,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应当确定为重大火灾隐患:

  (一)影响人员安全疏散或者灭火救援行动,不能立即改正;

  (二)消防设施不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功能;

  (三)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

  (四)在人员密集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不能立即改正;

  (五)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响公共安全;

  (六)其他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形。

  第三条 对重大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期限的确定,应当由公安消防机构负责人组织集体讨论;涉及复杂或者疑难技术问题的,应当在确定前组织专家论证。

  第四条 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应当形成会议记录、纪要。会议记录、纪要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会议主持人及参加会议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技术职称;

  (二)拟判定为重大火灾隐患的事实和依据;

  (三)讨论或论证的具体事项、参会人员的意见;

  (四)具体判定意见、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

  (五)集体讨论的主持人签名,参加专家论证的人员签名。

   第五条 确定为重大火灾隐患的,公安消防机构应当依法制作《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在立案后4个工作日内送达,同时抄报有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的,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送达。对下列场所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且影响公共安全的,各市、县(区)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在《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送达后2个工作日内提请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挂牌督办。

  (一)旅馆、商场、市场、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福利院,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影剧院,车站、码头、客运站、候机楼等人员密集场所;

  (二)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储罐区、堆场,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场所;

  (三)“三合一”建筑或多产权办公楼(写字楼)、综合楼、商住楼等公共建筑物;

  前款第(一)、(二)两项所列的场所是指由《福建省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试行)》(闽公消〔2002〕第016号)确定的标准以上规模的场所。

  第六条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接到公安消防机构提请的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请示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明确批复。

  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期限应当符合消防法律法规或规章的有关规定,政府挂牌督办明确的整改期限应与《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的期限保持一致。

  第七条 对被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场所,公安消防机构应当以作出挂牌督办决定的当地人民政府的名义在场所的醒目位置悬挂“重大火灾隐患场所”警示牌,警示牌标明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场所、整改期限和整改责任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以遮挡、摘除、装修等方式,隐蔽、转移、破坏重大火灾隐患场所警示牌。

  第八条 实行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明确本级政府的责任领导,明确隐患整改负责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并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情况。

  第九条 被列为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火灾隐患整改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督促、组织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解决火灾隐患整改涉及的资金投入和组织保障问题。对隐患整改期间不能确保消防安全的,要自行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进行整改。

  依法投入使用的多产权公共建筑物被列为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的,由各产权单位、使用单位按照前款规定共同承担整改责任。多产权公共建筑物委托统一管理的,受委托管理单位未按照委托管理合同约定维护保养造成的重大火灾隐患,由各产权单位、使用单位和受委托管理单位按照各自管理责任共同承担整改责任。

  对自身确无能力整改的、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有关单位要及时报请本行业或本系统管理部门确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

  第十条 对被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在隐患整改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又不自行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进行整改的或者逾期未整改的,公安消防机构要视情依法决定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使用或者责令停产停业。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使用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将对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的,公安消防机构应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决定,当地人民政府应在接报后7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

  第十一条 对整改难度较大的重大火灾隐患,公安消防机构应主动协调建设、规划、安监等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法,屡次协调确实难以解决的,再报请同级人民政府研究,同级人民政府应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协调解决措施,明确职责分工,落实整改措施。

  第十二条 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涉及市政设施、城市规划以及关联单位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督促落实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共同承担火灾隐患的整改责任,共同协商消除火灾隐患。

  对消防车道、消防供水、消防安全布局等涉及城市消防规划且在短期内难以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当地人民政府应组织或责令建设、规划等部门将其纳入搬迁、改造、建设计划,限期解决。

  第十三条 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期限届满后,公安消防机构应当根据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或者专家论证意见进行复查,并向当地人民政府书面报告整改情况,对重大火灾隐患已经消除的,提出予以销案、摘牌的建议。

  经当地人民政府同意,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在4个工作日内对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予以销案、摘牌,并及时向公布重大火灾隐患的媒体通报情况。

  第十四条 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逾期未整改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监察部门对负有监督整改职责的行业、系统管理部门实施监察;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对隐患逾期未整改责任单位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公安消防机构可以依法采取措施、申请当地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逾期未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予以消除。

  挂牌督办逾期未整改、当地人民政府又确实无法协调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公安消防机构应当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报请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

  第十五条 存在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的市、县(区)人民政府每年至少集中公布一次本行政区域内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情况和整改结果。

  第十六条 上级人民政府应适时督查下级人民政府执行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制度的情况,并将挂牌督办工作情况列入政府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评内容。

  第十七条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信息化促进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信息化促进办法》的通知

潍政办发〔2009〕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有关企业,各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
  《潍坊市信息化促进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O九年二月十日

  潍坊市信息化促进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信息化进程,规范信息化管理,建设信息强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编制信息化发展规划、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建设信息工程、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及保障信息安全等,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信息化促进工作,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多方投入的方针,遵循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技术创新、资源共享、安全可靠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将信息化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领导协调机制,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现代信息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鼓励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开展信息化知识的宣传、普及与教育,促进信息化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安排信息化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状况适当增加。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第五条 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信息化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信息化促进工作。

  第六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和市直各部门的信息化绩效考核工作。县级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信息化绩效考核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每年度应当对在信息化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 鼓励信息化方面的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从事信息咨询、信息评估、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服务活动。

  第二章 信息化发展规划

  第九条 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上级信息化发展规划、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 本行政区域内通信网络建设规划应当与信息化主管部门衔接并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

  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广播电视传输网建设规划,纳入本级信息化发展规划。

  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本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经本级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后实施。

  第十一条 信息化发展规划因经济和社会发展确需变更的,应当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应当适时公布信息化发展规划及其执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章 信息产业促进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应当根据国家、省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以及信息化发展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定期向社会公布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和产品指南,引导信息产业发展。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产业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引导境内外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信息产业。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应当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信息技术开发投入,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给予重点扶持。

  第十六条 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制造、软件开发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组织生产和开发。

  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制造的,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易回收处理,有利于环保的材料、技术和工艺,严格控制电子信息产品中含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使用。

  第十七条 从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的,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在贷款贴息、土地使用、政府采购等方面,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经省信息化主管部门认定,符合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的软件开发企业和信息服务企业及其产品,可以享受规定的税收减免优惠。

  第四章 信息工程建设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信息工程建设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市、县市区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财政部门依照信息化发展规划,对政府投资的信息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信息资源共享情况、投资概算及社会经济效益、技术与实施方案等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出具项目审查意见。编制信息工程建设年度计划及预算安排,报本级政府批复。

  未经申报论证批准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财政部门不予拨款。

  第二十条 从事信息工程设计、开发、施工和监理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承揽信息工程。

  第二十一条 信息工程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和监理制度。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信息工程监理业务的监督和管理,会同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对招投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及软件产品目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信息工程建设采购活动中,应当优先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及软件产品。

  鼓励公众在信息工程建设采购活动中,优先选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及软件产品。

  第二十三条 政府投资的信息工程建设项目,应按相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五章 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体系,编制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指南,明确推广应用目标和重点领域,并组织实施重点推广应用项目。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使用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促进跨部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行政效能。

  本市各级国家机关的业务应用系统,凡不宜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应当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除确有特殊需要外,各级国家机关不得新建专用网络,已经建成的专用网络,应当按照规划和标准进行调整,接入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第二十六条 本市各级国家机关在互联网上注册域名的,应当遵守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定,并与“中国潍坊”政府门户网站建立链接,统一网站标识,规范使用政府域名。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利用涉农信息资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服务。

  第二十八条 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社会保障、金融保险和公用事业等社会公共服务单位,应当根据本行业实际,扩大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信息服务,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第二十九条 鼓励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技术开发费用达到一定比例的,可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信息产业、节能减排、服务业、科技、技改、农业等专项资金中应当有一定比例用于引导和扶持相关领域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应当扶持信息技术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系统,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第三十一条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和规范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逐步建立统一的电子认证平台,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推广使用电子签名。其他有关部门应当配合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做好电子认证推广和使用工作。

  第三十二条 从事电子认证服务,应当依法取得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进行电子认证服务活动。

  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当保障其提供的电子认证服务安全、可靠,并接受所在地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将信息化培训逐步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年度培训计划。鼓励高等院校和社会力量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教育。从事信息化培训活动的,应当具备国家和省规定的条件。

  第六章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信息资源开发标准和目录体系,规范政务信息的采集,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应当统一组织有关部门,加强本行政区域内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信息数据库和信用信息数据库等公共信息资源库建设,扶持社会力量开发信息资源,保障公开信息的及时、准确。

  第三十六条 国家机关和社会公共服务单位应当建立业务信息资源库及应用系统,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制度,依法编制并公布本单位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确定信息公开的具体内容。

  国家机关应当利用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政务信息交换机制,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地集成电路卡规划管理,实行多领域、跨地区、跨行业的一卡多用和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第七章 信息安全保障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加强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协调机制,不断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防御能力和处理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信息化、公安、国家安全、保密、密码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第三十九条 信息系统建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安全、保密规定。

  信息安全系统应当与信息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运行。

  信息安全系统建设投入占信息工程总投入的比例,不得低于国家和省规定的比例。

  第四十条 实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和运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备案、审批。

  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和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采取措施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统筹规划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建设,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安全应急救援服务体系,为发生信息安全事故的单位提供救援服务。

  第四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不得危害信息系统的安全。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对未取得资质证书或者超出资质等级许可范围承揽信息工程的,由县级以上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信息化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信息化工作中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粮油公路运输安全行车奖励规定

商业部


粮油公路运输安全行车奖励规定

1990年5月14日,商业部

第一条 为了保证粮油公路运输安全,鼓励、表彰汽车驾驶员和粮油运输管理单位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圆满完成粮油公路运输任务,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安全行车一百万公里以上驾驶员,由商业部审定并授予《安全行车百万公里标兵》称号。
安全行车一百万公里以上的驾驶员是指:粮油运输企业的正式职工,包括司机、兼职司机、车管干部,并持有现行有效的驾驶执照者。
第三条 安全行车的条件,必须在开车运行期间,从未发生过一般事故以上的责任事故(包括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即从未发生过一次,造成重伤一人或轻伤三人,或没有达到构成等级事故的经济损失额,司机或管理人员同时必须是从未受过开除留用处分或刑事处分者。
驾驶员安全行车公里的计算,应有确切的原始统计资料。没有确切的安全里程统计资料,仅有二十五年以上行车安全年限的,经公安交通监理部门审定后,也可申报商业部授予《安全行车百万公里标兵》,其他奖励则相应酌减。
第四条 凡有确切统计资料,安全行驶里程累计达到下列规定的驾驶员,除商业部给予荣誉奖外,所在企业分别给予如下奖励:
一、安全行车一百八十万公里以上者,奖励人民币一千元。
二、安全行车一百五十万公里以上者,奖励人民币八百元。
三、安全行车一百三十万公里以上者,奖励人民币五百元。
四、安全行车一百万公里以上者,奖励人民币三百元。如又达到新的奖励档次者,可奖给档次间奖金的差额部分。
第五条 凡安全行驶里程不足一百万公里者,由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粮食部门会同主管部门自行制定奖励办法。
第六条 完成粮油计划运输任务好,连续安全行车三年以上(十五台营运车以下的要连续五年以上)无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经当地公安交通监理部门和行政主管部门逐级审定同意后,报商业部批准授予《安全行车无事故先进单位》荣誉奖励后,由当地粮食主管部门对该单位的主管负责人,给予三百至一千元的奖励。
对已获得《安全行车无事故先进单位》荣誉奖励的单位,必须从批准授予荣誉奖励之日起计算下一次安全行车年限成绩。
第七条 申报安全行车百万里标兵和安全行车无事故先进单位奖励的,由所在单位和所在地区粮食主管部门填写奖励申报表和登记表后(表式见附件一、二、三—略),按要求逐级审查核实签署意见,由省级粮食局(商业厅)报商业部审核批准。
第八条 奖励荣誉证,一般由省级粮食局(商业厅)代部颁发。
安全行车奖金从所在企业奖励基金中开支。
第九条 受奖者,经综合考核并根据贡献大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局商有关部门批准,可浮动或晋升一级工资,授予劳动模范或其他荣誉称号。
第十条 奖励从一九九○年起每三年进行一次。需报商业部审定的,要在该年四月一日前,将申报材料(一式两份)送商业部粮食储运局。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下达之日起施行。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商业部负责解释。